为进一步挖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经验、新典型、新亮点和新成果,讲好示范区建设的“大理故事”,大理州委宣传部、大理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于4月15日至19日开展“五朵金花的故乡·民族团结的典范——书写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篇”大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2018年末,云南省大理州有360余万人口,这里居住着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一半,其中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2016年9月,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此后,全国各地60多批次考察组到大理参观、考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
多年来,大理州各民族携手共筑“中国梦”,齐心画就同心圆,谱写了一曲曲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乐章,探索出了一些有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实招、新招。今日之大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成为一块世界稀缺的人类栖息地,成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
政治引领,确保方向正确。大理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理念,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示范区建设作为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抓手,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途径。2018年11月,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中国民族报社和大理州委、州政府联合主办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提升研讨会”,与会的众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对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给予“先进中的先进、示范中的示范”,提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理样本”“大理经验”等高度评价。
“我们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时候,都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找思路、找方法、找对策,确保了全州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4月15日,大理州委常委、州委统战部长、州委政法委书记许云川如是说。
着眼全面小康,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大理州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一批以环湖截污为重点的保护治理项目,完成洱海蓝线、绿线、红线“三线”划定和绿线内1806户生态拆除,实现了2018年“洱海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不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的目标。
抓实社会事业进步、产业转型升级。汇源集团、浙江企业联合体、奥园集团、中铝云南铝业、四川能投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大理,大理核桃综合产业园、特色小镇、鹤庆绿色低碳水电铝等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5%,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省前茅。城乡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46.9万人,参保率96.8%。县级广播电视节目全面实现数字化。大理州连续3届被中央综治委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2017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大理州抓实脱贫攻坚和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州行政村通硬化路率100%,50户以上自然村通路率100%,自然村通动力电达99.9%。全州行政村和人口集中的自然村均有民族文体活动场所,行政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自然村达99%,宽带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学校、卫生室,4G信号自然村覆盖95%。昆楚大动车开通,大理迈入“高铁时代”,实现与省会城市“两小时经济圈”的交通跨越。祥云、宾川、巍山、洱源、鹤庆5个县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漾濞、永平、南涧3个县已通过省贫困退出考核评估,全州共有6个贫困乡镇、141个贫困村出列,8.18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42%,做到了全州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理样本”。近年来,大理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民委、省委、省政府和省民族宗教委的充分肯定。2013年8月,大理州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首批13个试点之一。2016年9月,大理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并在同年11月22日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正式授牌。
2018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到大理调研时,对大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给予了“工作措施实在、亮点突出,积累了大量有益经验”的高度评价。2018年1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总结提升研讨会上,与会的众多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对大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给予“先进中的先进、示范中的示范”,提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理样本”“大理经验”等高度评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深化。近年来,大理州突出抓好省“十百千万工程”和州内“586工程”,用示范引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造了一批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具有标杆性的示范典型。
目前,大理州创建了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5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56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国家民委先后挂牌命名了郑家庄、新华村等26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实施12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建设,示范引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此外,大理州委、州政府先后命名了1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和709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50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其中,7家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不断创新探索推进深化创建。作为首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之一、全省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大理州委、州政府始终立足示范全国全省、坚持先行先试,努力在学习实践上迈出新步伐,在深化创建上作出新探索。
在全国范围内,大理州率先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领导机制;率先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督促检查机制;率先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考核机制;率先提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巩固提升意见;率先提出要“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文化”的构想;率先建立《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评估指标体系》。
在全省范围内民主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大理还有多项领先。大理州率先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率先确定“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率先设立“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日”;率先开展“最美民族团结进步带头人”评选活动。
多措并举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大理州倡导“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文化发展观。多年来,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月、“三月街”民族节、全民运动会、非遗展演、民族歌舞乐服饰展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普惠性民族文体活动。
在民族文艺作品方面,打造了大型原创白剧《数西调》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富有大理气息、符合时代特点的民族文艺精品,编写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手册》《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集》,摄制了《12个世居少数民族纪录片》。
2019年,是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关键之年。大理州各族儿女将围绕“2020年率先在全国全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今天的大理,各民族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谱写了一曲曲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乐章。”许云川表示,近年来,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民族团结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