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聚集 > 正文

上海东华与云南盐津的“搭桥人”

2019-07-23 16:54 次阅读

中国民生观察网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2017年7月,经东华大学选派,张强从一名高校老师转变为基层工作的“学生”,担任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回想这两年驻村工作,张强和我们这样说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努力交上一份合格满意的‘答卷’,这是自己的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驻村工作740余天、遍访全村所有24个村民组和每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挂包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52%降至2018年底的2.09%(低于国家贫困村贫困发生率3%的标准),村内一条8.3公里主干道实现硬化通车,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勤走访,深调研,当好扶贫工作“发言人”

“张书记,您又来下乡了啊,辛苦了,快到家里坐坐”这是张强来到黄草后,群众每次见到他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刚来盐津黄草的“不适应”到如今的“黄草人”,他用最快的速度克服了“语言、气候、生活饮食”三大难关,真正将自己摆进去、沉下去,始终用最真诚的心直面群众、对话群众,全面了解村情民情,用最大的努力支持群众、帮助群众,真正实现脱贫致富。驻村期间,认真按照盐津“三讲三评”、“一月三会”等制度,与群众就黄草脱贫攻坚谈情况、提建议、议发展,虚心向村里“老党员、老代表、老干部”认真学习,并走访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种植大户和养殖能手,并将其列为联系重点,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调动其积极性,并发挥他们在献计献策、沟通协调、带动全局的作用。“张书记来后,我们对目前脱贫攻坚政策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大提高,现在‘133’工作思路、盐津‘1105’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我们都很清楚,结合制作的《黄草社区脱贫攻坚政策一口清口袋书》,补齐了我们的政策短板”黄草社区党总支书记罗登雄这样说道。通过入户走访、院坝会、“三讲三评”工作会等,及时向广大群众百姓全面准确宣传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方针政策,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抓服务、重实效,做实脱贫摘帽“圆梦人”

坚持志智双扶,培育主体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主人,他始终秉持“扶志教育+技能培训+家校联动+典型示范”的理念,注重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帮助群众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黄草社区技能培训班学员笑着说道:“在张书记的帮助下,我们在社区得到了种养殖、电焊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培训后我们都拿到了技能培训结业证书。”截止目前,黄草社区举办技能培训4期,帮助150余户群众取得了培训结业证书。“来到黄草后,我紧紧围绕‘安全住房、群众增收、环境提升、群众工作’四个重点,坚持民生优先,注重解决好群众收入难、住房难、就学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不断解决好关乎群众百姓的切身利益,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带领黄草人民奔小康”。2017年以来,在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206户群众通过农村危房改造、68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住房难问题,帮助130余户群众实施“改厨”和“改厕”项目,并纳入改造计划,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在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帮助下,2018年5月,村内一条主干道8.3实现硬化,覆盖群众331户,其中123户贫困户受益。为切实改善海子村民组点内安置点贫困群众生存居住条件,在东华大学发起“师生同心,助力盐津”公益募捐活动,并将募捐筹集的11.47万元全部用于海子村民组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

 黄草社区按照“党支部+集体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聚焦全县“一精品三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增强群众自身发展能力,着力发展壮大以“2+2”(即竹笋、辣椒种植和乌骨鸡、肉牛养殖)为主要特色的集体产业发展。在海拔1500米左右高寒山区,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坚持做大做强竹笋产业。村集体公司已经与村内节节高竹笋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并成功打开市场销路,共同帮助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在高二半山区,充分利用农业扶持政策,做好红辣椒、乌骨鸡和养牛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和组织发动,2019年全村种植近400亩辣椒,包括近100亩的两个辣椒示范基地,村集体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已和镇雄县农业公司等对接合作。依托东华大学高校消费能力较为集中的优势,搭起“东华+盐津”消费桥梁,大力推介黄草特色农产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正轨,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实现脱贫致富目标。黄草社区党总支坚持“引育并举”,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坚持“领头雁”、“凤还巢”两翼齐飞。在培养本土人才中,有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也有积极参与基层工作的优秀党员;在引进人才方面,着眼乡村振兴和黄草未来更好的发展,积极吸引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优秀人才回家乡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刚回到家里时,不知道要干什么,后面张书记到我家走访,我与张书记深入交流,理清了发展思路,在社区的帮助下,按照‘党支部+集体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我成立了肉牛专业合作社,在自己就业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10户,现在,我们合作社的产业正在稳步发展中,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0万元”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叶持鹏笑着说道。

抓党建、强班子,矢志打造不走的工作队

黄草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扶贫”工作理念,聚焦脱贫抓党建,夯实基础促攻坚,坚持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探索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无缝对接的新模式,推动“党建+扶贫”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服务群众的能力,绘就党群最大“同心圆”。

结合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扎实规范做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狠抓班子建设,打造攻坚“战狼”,协助把靠得住、有本事、威信高的优秀党员选进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党总支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心骨”作用。同时依托新时代讲习所持续开展“黄草讲坛”,主题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精神扶贫与村规民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面向基层村干部、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等持续开展系列学习培训,现已累计培训基层干部1000余人次,切实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掌握程度。探索基层民主决策新方式,凝练出黄草社区“十心为民服务”工作理念,“十心”服务暖人心,确保每个贫困群众的背后都站着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

充分发挥学校党建优势,主动对接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需求,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开展东华与黄草支部共建活动。2017年10月,黄草社区党总支与计算机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共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邀请黄草社区抗战老兵、基层老干部等优秀党员为学生党员讲党课。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纷纷表示:“感谢互联网,让我们能在学校聆听黄草老党员同志讲授他们以前所经历的革命战争,听后让我们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黄草社区党总支与纺织学院党委先后两次开展支部共建活动。2018年7月,两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活动”,举办“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主题党课,并为黄草老党员过政治生日。2019年5月底,黄草社区党总支与纺织学院党委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胜脱贫献礼七十华诞—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毕业班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讲党课并带来爱国主义节目表演。黄草社区党总支与化工生物学院“小红星”新时代国情宣讲团临时党支部在2018年8月联合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并由研究生党员为农村党员上党课。“互联网+”搭起了东华与黄草的沟通之桥,两地新老党员通过互联网开展主题党课、政治生日、朋辈教育、互动交流和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创新并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搭平台、聚合力,用心做好定点帮扶“联络员”

“尚实东华,情系盐津”。作为东华人,张强深知肩上担负的职责和使命,积极做好学校和定点扶贫村的桥梁纽带,通过学校开展的“一个教职工党支部结对帮扶一名困难学生”活动,启动点对点关爱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加大教育帮扶力度,目前已有11个教职工党支部完成初步结对,在2019年6月,东华大学与黄草小学通过网络连线举办了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启动仪式,东华大学各党支部结合所帮扶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捐资助学、心理疏导、朋辈教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结对的困难学生开展关心关怀和资助,增强学生和贫困家庭的脱贫信心。同时,充分发挥东华大学纺织、材料等特色学科优势,通过“互联网+”助力教育扶贫。2019年4月,东华大学机关党工委东华研究院党支部刘吉轩博士为黄草小学带来远程科普讲座《先进材料助力航天航空事业发展》,让大山里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东华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张强驻村期间,先后落实10余次针对黄草社区和黄草小学的爱心物资捐赠,包括学生棉被、衣物、牙膏、图书、文具和电脑等师生必备的学习生活用品和办公用品万余件,总价值近200万元。2018年,东华大学广泛动员全校师生,采取“以购代捐”的形式采购和销售黄草社区农副产品,帮助黄草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10万元,进一步巩固了村出列脱贫成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2019年7月,东华大学定点扶贫盐津县农产品展示专区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开业,同时线上微店“云南水墨盐津”同步运营,黄草社区干笋也作为优势农产品进入展销区并开始线上销售,目前已经产生收益,对于黄草社区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产生积极带动效应。

爱洒黄草,以全心投入沉淀深厚感情

“用爱与汗水点燃希望”。通过一直以来用心用情的精神扶贫和扶志教育,黄草社区群众脱贫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干群关系显著改善,群众更加积极支持和配合村“两委”工作的开展。2018年10月,黄草社区组织开展通组公路大维修行动,近1000名黄草群众自发组织,自觉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通组公路大维修行动之中,最终50余公里的村组道路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更加通畅。同时,在社区工作开展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社区坚持通过院坝会、科学分析和技能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2018年以来,按照“党支部+集体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模式,群众积极种植竹笋、辣椒、种植皇竹草饲养肉牛、养殖乌骨鸡等,真正激发出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勤劳致富意识,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张强这样总结自己的驻村工作:“两年驻村扶贫,铸就了一种精神,即‘黄草战狼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实干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积极组织群众、善于凝聚群众、全心服务群众’的团结精神。两年驻村扶贫,我们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组织班子,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挂包干部紧密协作,团结奉献。两年驻村扶贫,形成了一个务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彰显了团队合力和基层战斗力。两年驻村扶贫,建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档案资料。村级综合管理类档案、项目管理类档案、特殊载体类档案、一户一档资料、村村清户户清、各类举证资料以及东华大学定点扶贫资料等等,结构完整,内容详实。两年驻村扶贫,更结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对黄草的百姓、对一同坚守扶贫一线的战友、对这片热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两年正处于盐津县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这两年的驻村扶贫注定成为他人生中最难忘、最深刻的回忆和经历,在泥泞与艰辛中锤炼了党性,在实干与担当中锤炼了作风,在坚守与坚持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张强动情地说道:“两年黄草人,一生黄草情,感谢这段与“盐”共舞的难忘时光,感谢这段“津津”有味的宝贵经历,感谢与盐津与黄草结识的这段缘分,感谢支持帮助过我的领导、同事和战友,感谢学校提供的这一珍贵的平台。祝福盐津、祝福黄草、祝福东华!

 

供稿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委组织部新闻和网络中心

责任主编:安远洪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