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通讯员张艺琪)9月17日上午10:00,昆明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在昆明会堂举行。届时,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志宏、昆明市商务局局长徐郑锋、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光明、昆明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张晓明出席新闻发布会,会上围绕昆明市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展经贸合作、对外交流、友城缔结、旅游合作、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向媒体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志宏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昆明紧跟时代潮流,探索城市定位,加快开放步伐,逐步闯出一条特色化的城市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描绘了美好前景,指明了努力方向。省委省政府要求昆明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昆明主动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省的战略布局上来谋划。凝心聚力,砥砺前行,高质量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注重研究谋划,高水平完成顶层设计。注重健全机制,制度保障不断强化,注重互联互通,“一枢纽”支撑作用加强。注重功能建设,“四中心”辐射带动显现。注重品质塑造,“三品牌”国际影响力提升。
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志宏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下一步,昆明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当好全省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和火车头,以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工作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力争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好成就!
据昆明市商务局局长徐郑锋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6年9月,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2017年9月29日,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提出, “着力打造一个枢纽、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全面提升‘三大品牌’”的对外开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昆明市商务局局长徐郑锋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相关政策的指引指导和要求下,昆明市开放型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相继制定出台了《昆明市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昆明市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的实施意见》、《昆明市跨境物流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昆明市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实施方案》、《昆明市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之都和会议目的地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40多项改革文件和改革举措,为昆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架起了四梁八柱,全市人民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
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努力推动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依托高层引领推动,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依托基础设施互通,努力创建开放发展平台,依托全市经济发展成就,区域经贸合作成果丰硕,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开放型经济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7.4亿元,增长10%,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前列。18个商贸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以东风广场、南屏街为中心,覆盖东西南北的消费商圈基本形成。全市有30个智慧社区、9条餐饮美食街区、45个昆明“老字号”、30户“十佳家政企业”;连锁药店1527家;绿色商场44家、绿色饭店53家;6家企业入围供应链试点企业,拟建4条供应链。2018年,市场主体总量达72.1万户,增长8%,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90.6亿元,占GDP的45.9%。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辐射中心核心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据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光明介绍:经过70年的不断探索发展,昆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效益稳步提高,文化和旅游已经成为了推动全市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进一部促进了昆明国际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化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海外游客数量不断攀升;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纽带桥梁功能不断显现;国际性旅游合作不断加强,区域性旅游辐射功能初步显现;打造文化体育品牌活动赛事,不断提升昆明国际影响力。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光明
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昆明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将按照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形式,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品牌及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力度、加快文化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不断拓展昆明文化和旅游的国际“朋友圈”, 充分发挥好文化旅游在对外开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融入服务于昆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和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建设发展中,助力昆明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
据昆明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张晓明介绍: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建设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国人面向西南,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意识逐渐明晰,昆明特殊的地缘优势再次显现,以1992年实行沿海开放政策为标志,昆明由对外开放的末端逐步向开放前沿迈进,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迅速增强,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和连接全省沿边开放城市带。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昆明市外办党组书记、主任张晓明
昆明要跨越,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围绕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深耕厚植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间的友好关系,深化和拓展与其他国家相关领域合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做出新的贡献。分别从以下几方面:昆明市外事工作规划研究不断加强,昆明市对外交流合作品牌更加响亮,昆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日益壮大,昆明市友城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昆明市“官民并举”的交流态势持续向好。
昆明“世界春城花都”的美誉度持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中国健康之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昆明市的外事工作从形式到内容、从广度到深度发生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作内容已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涉及全市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昆明市对外开放的“先锋队”, 昆明市外事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总体外交战略布局、服务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加强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把外事工作放在改革开放、振兴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进一步发挥外事部门对外交往广、涉外渠道多、来宾层次高、掌握信息全的优势,捕捉机会、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不断拓展外事工作领域,丰富外事工作内涵,创新外事工作理念和方式,奋力开创昆明外事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责任主编:安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