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观察网电(通讯员:杨立志、赵存、李国平)11月6日10时22分,8名考古爱好者在寻觅龙于(音)图山遗址时,其中4名六旬老人迷路被困山腰,一名六旬老人在下山时不慎跌下陡坡,造成左腿小腿骨折,无法动弹,急需救援。
10时26分,巍山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刻出动1车7人前往救助。10时38分,在距离被困者约一公里处,只见另外四名随行人员焦急地等待着,消防指战员随即上前询问情况,在了解被困人员情况和被困位置后,指挥员立即命令消防员带上个人防护装备、担架、安全绳、对讲机等各种山岳救助所需器材装备与医院救护人员一道上山进行营救。由于上山没有道路,杂草丛生,布满荆棘,救援人员携带器材装备高一脚低一脚,克服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经过近半小时的长途跋涉,在快到达半山腰时,救援人员发现了4名被困者,其中1名男子躺在地上无法动弹,其余3名同行人员守在一旁等待救援。随后,经在场医务人员检查,初步诊断为左腿小腿骨折,并进行简单固定和包扎。消防救援人员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将受伤男子抬上担架,做好固定,轮流抬着男子沿路返回,在遇到较大沟坎时,只能用接力的方式一点点将男子往下移,此时只要任何一名消防员踩空都很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大家格外小心。经过一小时的紧张救援,受伤老人被安全抬至路面。
同时,其余3名被困者年龄较大,又经此事影响,内心产生了恐惧,导致无法顺利下山,于是消防救援人员将安全绳一端固定好,搭成“人梯”,交替搀扶将3名被困老人安全送至地面。
11时42分,龙于(音)图山4名被困者安全获救,并交由现场医护人员。至此,整个救援圆满结束。后经过询问了解得知,目前4名老人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巍山当地静养。
在此,消防部门提醒广大群众,去不熟悉地形的山上最好有当地人陪同,上山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山路转弯、岔路口等地形地貌特征明显之处做好标记,万一迷路也不要惊慌,不要乱走,应拨打电话或发出其他信号寻求救援,尽量原地等待。
【链接】龙于(音)图山遗址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1958年云南省考古队在龙于(音)图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瓦砾、石礅、莲花柱础等建筑材料,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是南诏早期都城遗址;南诏石刻佛像的出土,是继1958年南诏山龙 山于图山遗址考古发现和1978年大理千寻塔发现大批南诏时期佛教造像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南诏历史及南诏与佛教的关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1991年和1992年,云南省考古队连续两年在遗址上再次发掘出了一片古建筑遗址内的铺地砖和地基,遗址内共发掘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头像等180余件(块)雕像,其中,完整的7件,较完整的佛、菩萨、天王力士头像42件,残断躯体31件。还有与当年龙于(音)图山遗址出土相似的有字瓦、方砖、莲花型石柱础等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唐代雕刻艺术特征。正因为其意义重大,这次发现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编辑:张艺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