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刘述来历尽千辛万苦抢救华龙拳

2019-03-26 17:45 次阅读

  华龙拳又称化龙拳,是自唐代永微二年(公元651年)开始由阿拉伯来大唐的使团传播的由伊斯兰教先知穆哈默德所传天方神拳演变而来。
        天方神拳传入中国的三个途径:一.天方神拳由伊斯兰教先知穆哈默德的舅舅宛嘎斯于大唐永微二年(公元651年)传到中国;二.天方神拳于元朝初期由伊斯兰教先知穆哈默德第二十七代后裔赛典赤·赡思丁(元朝云南平章政事)传入中原;三.清雍正年间,马明心于1744年去也门求学归来不但带回来伊斯兰教知识,还带回来天方神拳及养生、防身、御敌的格斗功夫。通过上述主要三个途径从阿拉伯传入中国后,天方神拳与中国武术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中华龙形拳”人们又称“华龙拳”。马明心将此拳随着阿拉伯文化的传播一起传播到西北、华北等地。传给儿子马顺清(传播到云南他郎),徒弟穆宪章、河北沧州刘清山、刘国瑞阿訇。华龙拳传至沧州,被称为天方六合拳、教门拳、回龙拳或怀圣拳,并代代相传。

        马明心传给儿子马顺清,徒弟穆宪章及刘清山三条路线:一.马顺清,传云南他郎、大理等地,并有弟子满安国传承至云南大理杜文秀元帅起义军中,马顺清的后人代表人物马元章,马震武在云南西北的传承影响较大。二.穆宪章在甘肃、宁夏西海固等西北地区,传至以马化龙为代表的华龙拳传承人。三.刘清山在河北沧州传承给后人刘国瑞阿訇等。以刘宝昆传承的天方华龙拳,以刘云岐、沙德明(子香)、王振山的传人为代表,影响较大。吴凤鸣传承的天方华龙、六合、教门、怀圣拳,其弟子中以王少浮、刘少亭、李福祥、买春山、刘广山、刘福云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王少浮传子王斌荣、王长瑞,外孙尹广甫,传徒刘述仁、张少浦、李金普、马宝清、张德润、李海春、刘述来等。

        马玉柱老师
        宁夏金积堡的马化龙功夫深厚,力大无穷,1835年考中武举人,被清政府任命为千总。因马化龙武艺超群,远近闻名,故西北和云南的后人将“华龙拳”称之为“化龙拳”,而沧州的后人就称之为华拳,或教门拳,还有人称清真拳。1871年后,由于清朝政府杀回回,几十万回民被杀,有些人为了活命,改名换姓,逼迫回回反教吃猪肉,这样就可以避免被杀。流传在回民中的华龙拳(又称清真拳、教门拳)刀枪入库,从此消失,极少数人转入清真寺密传。但沧州武术及华龙拳则在马本斋和刘振寰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和渤海回民支队训练杀敌中传承演练。因此毛主席亲授錦旗,称赞回民支队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刘述来(左一)与时任中国武协主席的张耀廷老师在一起
        在1984年一1992年期间刘述来任沧州武术队教练时,接待过时任云南省人大副主任的王连芳,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政协主席的刘树生,以及时任陕西省政协主席的吴庆云等领导。为老领导们做武术表演时,他们都会问:“刘教练,你们练不练华龙拳?”并说华龙拳多么多么利害,打鬼子时战士用华龙拳打了很多胜战等。
        由于家传华龙拳法流失很多,听老领导们介绍,刘述来决心整理研究华龙拳。为此,刘述来历尽千辛万苦,耗时三十多年,跑遍宁夏、甘肃、陕西、云南等各地,寻求根源,总算于2011年在云南昆明寻访到华龙拳传人马玉柱。马玉柱和刘述仁、刘述来等同为马明心的第九代传人.。
        马玉柱出身于武术世家,是伊斯兰教先知穆哈默德第49世后裔,是赛典赤·赡思丁的22世后裔,是马明心六世孙,其华龙拳是先祖所创。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在半个多世纪中,马玉柱对华龙拳进行深入研究,并且传承和培养了大批传人。这些都深深地感动了刘述来。为了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华龙拳,培养更多的优秀传承人,刘述来几年来往返于云南与沧州之间,研究整理华龙拳的基本功法、传承、内容、套路、养生功效以及实战应用。

        云南省武术协会主席胡宝林、党组书记陈益民、副主席卯劲松、常委马金生到云南华龙拳研究会指导工作
        在马玉柱老师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在云南省武术协会、昆明市武术协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云南武术界各位同仁的鼎力帮助下,刘述来带领华龙拳研究会、华龙武术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可喜成绩。通过多年努力,刘述来现己整理出华龙门面拳,华龙梅花拳,华龙烈神拳,华龙六架式拳,华龙台思米拳,华龙清真拳,华龙拳养生功,华龙十三法,华龙子午棍,华龙行镖刀,华龙行枪,华龙天方剑等套路。

        刘述来历任沧州武术队教练,武警北京总队武术总教练,沧州炎黄武术学校校长,沧州青少年武术学校校长,沧州华夏武术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沧州武术研习院院长,云南省武术协会华龙拳研习会常务副会長,云南省武术协会沧州武术研究会会长,华龙武术馆长。先后培养了一万余名学员,其中多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部队,有几十人现在在全国各类大学任教授,省市武术队教练,国外教学华龙拳等。
        目前习练华龙拳的总人数约有5000余人。华龙拳主要在昆明、墨江、云南各地,河北沧州、宁夏吴忠、甘肃天水、浙江义乌等地流传,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哈撒克斯坦、美国、沙特、摩洛哥、捷克、比利时、马来西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常前来学习交流。
        近几年刘述来以云南华龙拳研究会、云南沧州武术研究会、云南华龙武术馆的名誉组队参加了在马来西亚、乌兹别克斯坦、澳门、香港、河南新乡、甘肃天水、辽宁葫芦岛、湖北武当山、云南昆明、云南丽江举办的国际国內比赛,沧州国际武术节,云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武术锦标赛,2018天津第三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等,共获得金牌400余块,银牌200余块,銅牌100余块,
2014年,华龙拳在河北沧州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批准,在云南省武术协会注册备案华龙拳研究会,华龙武术馆,云南省武术协会笫二十四、第三十九、第四十培训站招收培养华龙拳传承人。

        现在习练华龙拳的人数虽然超过5000人,但与其它拳种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华龙拳是来自于阿拉伯的传统武术,在这些国家也己失传,清朝未期对回民的歧视、封杀,不准习武等因素,造成华龙拳和其它武术拳种大量失传,华龙拳也在各地改名移识,刘述来是在华龙拳严重失传,有些传承人己经去世带走的情况下追寻、研究、整理,所以说华龙拳发展传承并不乐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在少得可怜的业余时间里,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又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加上青少年紧张的学习、工作,大家没有习练武术的时间和机会,练华龙拳的人数少之又少,一些传统套路和练功方法,养生及实战用法急需抢救性整理,研究与保护,使这项回族独特的带有阿拉伯文化內容与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优秀拳种得以保护、传承、发展,为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与贡献,使这项古老的武术文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人民的健康,青少年强身健体焕发异彩,发挥其它武术拳种不能代替的作用。
        为此,以刘述来为代表的华龙拳主要传承人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对华龙拳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于事关重大,他们热切期盼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各级武术协会,加大对华龙拳发展的支持力度,将华龙拳立为非遗保护项目,以便使这一回族带有中西合壁的优秀传统武术文化项目,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发挥特殊作用,为云南的武术事业发展添光加彩。


来源:环球快报网

责任主编:安远洪

热度排行
友情链接